goen,是日文「ご縁」的發音,意指「好的緣分」。 店如其名,從產品、選物、待客之道,都是主理人健毓與千瑜,兩兄妹在生活中所經歷到各式各樣的緣分,一點一滴組成了goen這家店。「30歲時要不要一起開店?」是主理人健毓與千瑜在畢業後偶然蹦出的一句話。
揣懷著共同目標,卻不設限自己的發展,彼此在各自興趣的領域上鑽研,妹妹千瑜學習烘焙,哥哥健毓則是持續累積自己的插畫作品。最後真的在30歲時一起成立彼此心目中的空間。
「家常感」
健毓跟我們分享,去愛爾蘭當交換生時,很喜歡當地的早餐店氛圍,客人都是附近的叔叔阿姨,不用特別說要點什麼,老闆就會自動地在你點餐前端上剛做好的早餐,搭配著日常的寒暄。 客人與店家之間除了有形的商品交易外,更多的是無形的情感連結,這樣的感受連帶影響goen的服務精神,把握每一個踏入店門口的緣分。
「做可頌和酸種的時候,可以感受到它們的生命力」
千瑜選擇可頌、酸種麵包作為主要產品,她說可頌很難做得很好,必須隨時注意每一個步驟細節,有任何失誤都明顯影響著結果,也因為製作繁瑣,過程中一有心情煩躁便會左右麵團的成與敗,彷彿有著生命力,傳遞揉製麵糰當下,那雙手的心思與成長。
goen開業至今四個月,千瑜和健毓還有許多想法正在發酵,像是更多的產品延伸、聯名合作和特別企劃,跟做可頌很像,一次又一次地折疊,一次又一次地將想法實踐。專注與用心就是酵母,發酵、膨脹,嚮往著烘焙後可頌的美味,也催化出越來越有趣,越來越好玩的goen!
goen 麵包 甜點 飲料 選物
地址: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31號
週四五六日一 08:00-19:00週二週三 店休日
週二週三 店休日
創業Q&A
Q1共同創業的想法從什麼時候就有?
大學時期因為關係變好,有聊過要一起做一件事,但沒有那麼認真討論開店。
千瑜:更明確一點是到我自己做貝果跑市集時,包裝、logo都是請哥哥做。那時候開始覺得他可以協助我不擅長的事,把品牌做好。 不過當時兩人的技術、經驗也都還不太成熟。 之後漸漸有「兩人可以各自做擅長的事情,一起開一間店」的想法。
Q2決定創業的契機?
沒有什麼契機,但彼此有說好30歲要一起開店,因為我們都太飄了,想到什麼就會去做,也是覺得我們都還沒準備好,缺的很多,還想去學。 設定30歲算是一個底線。
千瑜:開店前一份工作有到屏東的波波廚房麵包部,要帶人、要負責產品、做報表,像是實習開店一樣。結束後時間也差不多,就決定要來開店了。
健毓:沒有契機,起初沒有把握可以把插畫很好的呈現在商業表現上,但在去年回新竹前,開始專注在自己的作品。 去了泰國擺攤、也接到有趣的案子,有了滿意的作品後,心裡才覺得跟妹妹的烘焙可以有更好的合作。
Q3新竹有什麼特質/文化? 有影響到你們的創業路線嗎?
開店之前沒有想那麼多,但在試營運之後,發現竹北很多上班族的客群,營業時間配合調整成早點開。但我們最初是希望晚一點,甚至是有宵夜的品項。可能之後還會調整。
Q4創業期間遇到最大的困難?
好像沒有那麼嚴重的困難,就是一般開店都會遇到的問題。 像是多做的麵包怎麼辦,就有想到用「麵包福袋」來解決。 我們算是比較幸運都遇到很好的客人。
Q5工作和生活之間如何拿捏?
應該說分不開耶,但也不會覺得困擾,我們會認為創業就是現在該做的事,那就要把它做好。但其實我們慢慢覺得要有休息的空間,過去我們會在公休日備料,最近開始把備料工作移到營業日早上做,讓公休日是完整的休息時間。
Q6開店期間有遇到「不在規劃內的問題」嗎?
應該所有都是,所有的想法在實際執行後都會發現,原來不是我想的這樣。
像是在裝潢的時候,因為不懂,只看外觀好不好看,直到冰箱來了才發現沒插座...原來是水電跟木工沒有溝通好,木工把水電留的孔包起來了,之後想辦法就請師傅重開洞、重新拉線才解決問題。
Q7goen未來的規劃和展望?
短期:飲料品項會調整每季更新,餐食上也會試著把可頌類、酸種這兩大類中做延伸變化。
長期:經營上順利後,希望週五可以開得晚一點,推出週五特餐,餐點上有更多的可能性。 也會和別的品牌合作,讓店內的品項更豐富。
Q8可以分別推薦你們的餐點給 自由工作/新創工作者嗎?
因為是製作者,好像沒有什麼麵包是一定要吃。客人問我們推薦,其實很困難,每個人喜好不一樣,所以我都會改成介紹產品風味。
可頌:可以挑個可頌來吃。 德腸可頌很多人點,巧克力可頌的內餡是我們自己配的,培根蝸牛可頌也是蠻讚。
水餃:我們是用黑豬肉,而且香菜豬肉應該是比較少見到的口味,形狀誤打誤撞包得很像logo的雲朵狀,蠻可愛的。